韩国农食品拒关案例上升 中美成重灾区

发稿时间 2024-09-30 09:57
根据韩国农水产品流通公社(aT)旗下的农食品出口信息平台(KaTi)于29日发布的数据,今年上半年,韩国农食品在主要贸易国(地区)被拒通关的案例有所增加,共发生166起,比去年同期的160起多出6起。

尽管以方便面等为代表的“K-食品”出口额创下历史新高,但在出口过程中仍出现标签和包装不合格、文件不齐全、成分不符等问题。分析人士指出,面对出口国的严格规定,出口企业需要采取更加充分的应对措施。

数据显示,被拒通关的产品中,制造农产品以30起居首,其次是蘑菇类28起,面类和水果类各20起,蔬菜类16起,调味料类7起。加工和新鲜农产品占整体拒关案例的88%,水产品则占12%。

从国家(地区)来看,美国(64起)和中国(47起)的拒关案例最多。中国台湾有34起,日本13起,澳大利亚和欧盟各有4起。

在美国,拒关案例中蘑菇类农产品最多(28起),主要原因是违反了外国供应商验证计划(FSVP)的相关规定。此外,因标签和包装不合格的案例有12起,卫生问题8起,文件不齐全7起,成分不符2起,其他问题35起。

FSVP是美国FDA食品安全现代化法案(FSMA)的一部分,旨在确保外国食品供应商满足与美国企业类似的要求。FSMA适用于非常广泛的产品和企业类别,包括制造、加工、包装或储存供人类或动物食用的食品和饮料,甚至包括膳食补充剂。

在中国,拒绝通关的韩国农食品中以方便面和面条类为主(17起),其中因含有未经检疫的牛肉成分被拒的有10起。其他被拒产品还包括8起其他加工食品、4起酒类和3起调味料类。拒关的主要原因是文件不齐全(18起)、成分不符(14起)、标签和包装不合格(6起)、以及卫生问题(3起)。

拒关案例的增加,与出口急剧增长密切相关。据韩国农林畜产食品部统计,截至今年8月,韩国农食品出口额达到64.8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8.7%。自去年9月以来,韩国农食品出口额已连续12个月同比增长。

此外,今年上半年,韩国农食品在主要贸易国的召回事件共计43起,较去年同期的69起减少了26起。其中,面条类占14起,饮料类10起,饼干类4起,整体召回事件中加工食品占比达95%。

业内人士指出,韩国农食品在海外被拒通关的现象仍然持续,国内出口企业应加强对通关规定的理解和执行,同时需要加强对出口国通关规定的宣传与推广。
 

【图片来源 农心】

《 亚洲日报 》 所有作品受版权保护,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相关新闻
기사 이미지 확대 보기
닫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