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疫战斗两周年之际,本报推出系列报道,与读者一同盘点韩国抗疫关键词、回顾大事件。
▲四轮大流行
2020年2月至3月韩国新冠疫情进入第一轮大流行,当时韩国“新天地教”大邱教会内爆发大规模集体感染,由于教会方面不愿配合防疫部门做流行病学调查,该组织遭到舆论口诛笔伐。
2020年8月韩国新冠疫情第二轮大流行的发生也与教会有关。位于首尔市城北区的“爱第一教会”于光复节前后在光化门广场举行非法集会,一度导致韩国单日新增确诊病例上升到200至400例之间。
第三轮大流行起始于2020年11月中旬,由于冬季呼吸道疾病的流行以及社会对防疫规定的疲劳感,韩国的单日新增确诊病例达到1000例以上,重症患者一度上升至400例。由于重症监护病床供应紧张,曾发生患者在等待重症病床途中死亡的悲剧。
德尔塔变异毒株引发的第四轮大流行大致发生在2021年7月,韩国至今仍未彻底从这轮流行中摆脱。据韩国疾病管理厅统计,目前已经累计有70多万人感染新冠病毒,逾6千人死亡。
▲保持社交距离防疫措施
疫情发生初期,韩国社会舆论对于是否应当采取封锁国境、限制民众外出等高强度防疫措施有过较大争论,由于经济结构、社会形态等条件限制,韩国选择弹性防疫措施——根据疫情变化和医疗体系负载量等情况,不断调整保持社交距离防疫等级,最大限度保障民众日常生活不受影响。
2021年底,随着疫苗接种率突破70%,韩国尝试开启“与疫情共存模式”分阶段恢复日常生活,但这一举措导致医疗系统运载负荷过重,韩国政府不得不重启保持社交距离防疫措施。
韩国政府对保持社交距离防疫规定进行了多次修改,首都地区和地方城市的防疫规定也有不同。这在最大限度上保护了各地区经济发展和民众生活,但不断变换的防疫规定也曾一度引发混乱。
▲口罩与疫苗
新冠疫情最初在各国蔓延时,如何解决口罩问题成为衡量各国政府行政能力和民众素质的标尺。韩国通过“生日尾号制度”、医疗大数据等解决了口罩供应难题。与欧美国家相比,韩国民众积极配合政府防疫规定,室内外佩戴口罩,大幅减缓疫情传播速度。如今戴口罩已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人们也逐渐意识到,摘掉口罩的愿望或许短期内难以实现。
综合临床数据、成本等因素考虑,韩国选择直接购买国外疫苗。2021年2月,韩国首先面向医护人员和高风险人群接种。随着供应量的提升,过去一年韩国普通民众和青少年疫苗接种进行顺利,成为较早突破70%接种率的国家之一。目前“加强针”接种工作正在进行,有九成以上疫苗有效期即将失效的民众追加接种。虽然社会千呼万唤的疫苗未能明显遏制疫情扩散趋势,但在减少重症转换率上发挥了关键作用。
相关报道:
【新冠两周年】盘点韩国抗疫大事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