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韩国统计厅国家统计信息服务网站(KOSIS)7日发布的统计数据,10月加工食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9.5%,为113.18,创下2009年5月(10.2%)后单月最大涨幅。
具体来看,73个种类中有70个价格同比上涨。其中,食用油(42.8%)、面粉(36.9%)、煎饼粉(30.8%)、面条(29.7%)、糖稀(28.9%)等价格涨幅较大。然而,仅有婴幼儿断奶期食品(-0.0%)、乳酸菌(-2.0%)、果酒(-3.3%)等3个种类的价格较一年前相比持平或下跌。
此外,73个种类中有54个价格环比上涨。其中,奶酪(11.0%)、方便面(8.9%)、谷类加工食品(8.1%)、豆浆(8.0%)、零食类产品(8.0%)等价格涨幅较大。
加工食品类价格环比上涨1.6%,继今年3月(1.7%)以来的最大增幅。
另外,粮食、棕榈油、原油等国际原材料价格上涨对拉升加工食品价格产生一定影响。
另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数据,俄乌冲突对粮食和植物油市场产生较大负面影响,国际粮食商品价格大幅攀升,3月FAO食品价格指数平均为159.7点,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此前,印尼曾于今年上半年宣布出口棕榈油也对国际植物油价格上涨起到一定推动作用。
而由于食品企业原材料库存消耗殆尽并重新进口,且国际原材料价格上涨与居民消费价格上涨之间存在一到两个季度的时间差,所以加工食品价格预计还将会继续上涨。
据悉,加工食品对物价涨幅的贡献度从今年1月的0.36个百分点增至9月和10月的0.75个百分点和0.83个百分点。而石油类产品对物价涨幅的贡献度从今年1月的0.66个百分点上升至6月的1.74个百分点,随后9月和10月分别降至0.75个百分点和0.42个百分点。
也就是说,同属于工业产品的加工食品对物价涨幅的贡献度开始超过石油类。
在此情况下,多家食品企业宣布涨价。
三养食品曾表示,从本月7日起,将火鸡面等13种方便面价格平均上调9.7%,而八道从本月起将8种饮料的出厂价上调7.3%。
不仅如此,最近韩国酪农户和乳业决定将原乳价格每升上调49韩元(约合人民币0.25元),预计不仅是乳制品,以此为原料的面包、冰淇淋等价格也将接连上涨。
企划财政部日前表示,考虑到食品价格飙升,计划对食品原料适用配额关税,并按领域继续举行业界恳谈会等就相关涨价事宜进行协商。

【图片提供 韩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