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交三十年名人访谈⑩】面临大转换期的韩中关系风险机遇并存

发稿时间 2022-09-19 00:00
【编者按】

“三十而立”,自1992年8月24日韩中两国正式建立起外交关系后,已经携手走过三十个春秋。在迎来三十岁生日之际,本报特别邀请韩国各界知名人士,撰文回顾韩中两国交流历史,展望未来发展前景。

过去的三十年间,我们怀揣对彼此的期望和好奇,小心翼翼地打开了交流之窗,我们共同分享喜怒哀乐,携手走过春夏秋冬,再次全新出发。

在韩国的北方外交和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推动下,两国结束对峙,走向合作。受访者们在撰文中以第一视角道出韩中建交过程中不为人知的故事,回忆合作交流中的点点滴滴,并对下一个三十年寄予无限希冀。希望可以对读者更加客观、正确地理解韩中关系有所裨益。


从东北亚理念鸿沟开始明显加深的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今,经历过近四十年的隔绝和三十年的携手同行,韩中两国间的近代史恰似佛教中的“永劫”与“刹那”概念。

为了更好地说明韩国和中国在不久的将来会是何种面貌,我想在此提一下两国在国际社会中拥有的共同优势。我想用“不对他国进行侵略,但文化广泛影响全世界各地”来评价韩国,这在世界历史上难寻先例。从早期的韩剧、电影、流行音乐开始,韩流已经不再局限于大众艺术领域,逐渐延伸至美容、饮食、语言、出版、服装、游戏、漫画、传统文化等多领域。

我们再来看看中国,在过去的数百年历史长河中,中国人的脚步遍布全世界每个角落,唐人街中国城遍地开花,将中国文化与所移居的国家文化相结合,相得益彰形成情感共识,并用自己的方式重新诠释深厚的中国文化,从而赋予中国文化新的生命力。

我们可以说韩国通过文化内容本身,中国则是通过本国人民将本国文化广泛在国际上进行传播,两国文化输出的方式和形态虽不同,但都是以自身的文化与其他国家进行沟通交流形成共识。

文化是一个共同体在长期的时间内形成并分享的价值观总和,换言之个人在接受某个社会的文化时,不只局限于单纯的文化本身,而是全盘接受蕴含在文化中的普遍价值,通过这种接受行为重新对文化多样性和创意进行加工,这是连接进步和发展的关键。

以文化为纽带对他国产生影响的特点或者说是优势也同样适用于韩中两国文化交流之间。韩中两国在政治上存在局限性,但共同拥有发展文化软实力的机会,在陷入隔绝的四十年,两国理念上的隔阂依然成为阻碍交流的障碍顽疾,这是谁都无法否认的现实。

现在两国有必要充分发挥在文化上的共识,推动两国民众互相理解,在过去三十年建交框架内继承发展成果,弥补不足。两国民众的共识将会在动荡不安的东北亚局势下发挥维持稳定的“平衡者”角色,不妨大胆想象一下韩中两国如果共同发挥文化软实力,也许会成为新的全球化标准。(作者为前文化体育观光部长官黄熙)

 

前文化体育观光部长官黄熙 【图片提供 韩中建交30周年纪念活动筹备委员会】

《 亚洲日报 》 所有作品受版权保护,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相关新闻
기사 이미지 확대 보기
닫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