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雨盛"生娃不结婚"争议背后 传统婚姻观面临转型挑战

发稿时间 2024-11-27 17:36
[기획]저출생 시대 '결혼 공포증'…'솔로 탈출' 뒷받침 필요
最近,51岁韩国男星郑雨盛与35岁模特文佳庇之间曝出隐秘关系和意外的私生子,引发社会舆论广泛关注。郑雨盛回应称愿意承担父亲的责任,却拒绝与文佳庇结婚。对此,社交媒体上网友们的讨论热火朝天,不乏调侃称,“生娃可以,结婚不行”的逻辑既荒诞又高深。

在多数人看来,成为父亲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包括与孩子的母亲组成家庭。郑雨盛的选择却打破这一常识,他试图把“父亲”这一角色与“丈夫”这一身份分开,仅承担生物学意义上的责任,却不愿进入婚姻关系。究竟是出于对婚姻的畏惧,还是对自由的渴求?这一切让公众对婚姻观开始更深的思考。
 
【图片来源 网络】
郑雨盛(左)与文佳庇【图片来源 网络】

当下韩国面临前所未有的单人家庭数量、低结婚率和低出生率挑战,但年轻一代之间不乏对于“建立关系”的渴望。他们即使不想结婚,也不代表愿意孤独终老;即使放弃婚姻,也并不等于拒绝养育。数据分析机构PMI日前发布调查结果显示,婚姻意愿与建立关系的需求并不完全一致。如果同居关系能够享受类似婚姻家庭的社会经济福利,57%的受访者表示愿意选择这种制度,支持率达到一半以上。

在1000名受访者中,459人目前单身、离异或丧偶,其中仅31.6%有意在未来缔结合法婚姻,而44.9%无婚姻意愿。在无意结婚的受访者中,有7.1%表示支持制定《生活伴侣法》。在韩国,想要组建家庭但又不愿结婚的人群正在增加,传统婚姻制度难以满足日渐多样化的需求。

同居关系在体感上可能与事实婚姻相似,但在有子女的情况下,法律上的差异就十分明显。如果同居伴侣可以在育儿方面享受法定父母的权利,合法休产假和育儿假、在育儿机构登记为合法监护人,或者在年度所得税申报时享受税收优惠,这种《生活伴侣法》就能有效支持非传统形态的家庭。

在有制度保障同居状态下生育和抚养权利的情况下,1000名全体受访者中的40.7%表示即使不结婚也愿意生育,还有35.1%的受访者对非婚生育持积极态度。非婚生育包括未婚个人生育和未婚伴侣共同生育,通过精子捐赠手术生育的在韩活动日本艺人藤田小百合就是未婚个人生育的典型案例。
 
【图片来源 网络】
藤田小百合与通过精子捐赠诞下的儿子Zen【图片来源 网络】

韩国统计厅此前发布的调查数据显示,在3.6万多名13岁以上受访者中,67.4%认为男女可以不结婚而同居,37.2%认为可以非婚生育。尤其是在20多岁群体中,42.8%认为无需结婚即可生育,较2014年的30.3%显著提高12.5个百分点。

目前韩国社会依旧习惯视婚姻为生育的前提,但并不是所有女性在没有配偶的情况下都不考虑生育。与合适的人一起生活到双方同意分开为止是一件非常私人的事情,但把情感纽带固定在婚姻制度中并需要同通过法律手续来改变关系,难免会有人对此感到抗拒。

韩国法律并未明令禁止非婚生育,但实际操作中还存在诸多限制。根据《生命伦理与安全法》第24条,医疗机构在实施胚胎生成技术时须获得配偶同意。未婚女性接受精子捐赠并不违法,但现行法律尚无明确保障相关权益的条款。此外,韩国妇产科学会的《辅助生殖伦理指南》规定仅允许法律婚姻或事实婚姻伴侣接受精子捐赠,因此未婚女性在实际操作中几乎无法实现生育。

在韩国社会逐渐开始接受多元家庭形式的背景下,婚姻和生育的传统关系正在面临转型。与此相比,韩国的法律与政策至今从未认真考虑过未婚女性生育的可能性,更未意识到应该如何为这一群体提供支持。韩国生育率已经多年全球垫底,尊重个体选择权,接纳多样化的家庭形式,也许会是提高出生率的一条有效途径。

《 亚洲日报 》 所有作品受版权保护,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相关新闻
기사 이미지 확대 보기
닫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