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一听那句话后,内心感到有些不舒服:“女警?为什么不直接称呼为警察呢?”
在韩国,仍然存在将女性职业加上“女”前缀的习惯,如“女警察”、“女记者”、“女教师”、“女演员”和“女社长”。与此相反,“男教师”、“男警”、“男演员”等单词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常见,特别是在女性从业人员较多的护理行业,“男护士”一词很少使用,从这一点来看,笔者认为上述例子明显是语言中带有性别歧视。因为这些词语表达男性具有“标准、正常、通用”的价值,而女性则呈现出“特殊、异常、例外”的潜在意识。
这些单词在优兔(YouTube)、新闻报道等各种场合中也经常出现,甚至在一些新闻报道里,不必强调性别的背景下,也会强调女性这一点。
语言主导思维和行动,它是表达思想的主要工具。因此,语言在体现个体的思想和价值观方面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若不解决性别歧视的根本问题,即语言,那么就难以实现真正的性别平等。
也许有人会质疑笔者是否过度敏感,但关注语言中性别歧视并非“小题大做”,而是促进社会公正和平等的起点。为了构建更为平等的社会,笔者乐意采取更敏感且关切的态度,这将成为推动我们社会更加公正和平等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