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7月,小郑被保送研究生后,拿着录取通知书给病榻上84岁的爷爷报喜,并将这一幕拍成照片和视频发到社交网络。没曾想收到的不是网友的祝福,而是铺天盖地的谩骂与侮辱,原因非常荒谬,仅仅是她染了一头粉红色的头发。她的照片和视频也被大量盗用,一些无良营销号为吸引眼球流量,编出“老人带病考取研究生,娶了一个小女生”等低俗不实内容。还有一些网友假装其本人盗用图片,捏造出“专升本”的故事,兜售课程资料。她的“粉色头发”成为了靶子,也成为炒作流量变现的秘钥,对她进行“不正经”“妖精”“陪酒女”等不堪入耳的辱骂。
毫无底线的网络报名严重影响到她的学习和生活,她因此患上严重的抑郁症,每周需要心理医生的帮助。同时她也没有放弃维权,在律师的帮助下要求网络平台提供侵权人和网暴者的信息。虽然也有过好转,但因抑郁症复发,无法和身边的人交流,最终选择以极端方式离开世界。
这样的故事让人悲痛,类似网络暴力酿成的悲剧近年来已不再是新鲜事,但要追究网暴者的责任却非常难。普通人维权难以找到网暴者的具体信息。网络语言也常用缩写、表情包等,被界定为网络暴力的标准十分模糊。实施网络暴力有时只需动动手指敲敲键盘,但追究实施网暴者的责任,消除不实谣言及恶意留言造成的营销,却需要维权者花费无数的时间精力,消耗大量社会资源结果还未必成功。
“粉色适合所有人,任何人也不应被色彩所定义,有生之年,我一定会把红橙黄绿青蓝紫的人生和发色都体验一遍。”这是小郑在遭遇网暴后说过的话,她希望粉色头发可以成为一种抵抗网络暴力的象征。如何推动网络暴力治理手段,从法律上保障网暴受害人的权益,追究加害人的责任,这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值得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