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交三十年名人访谈系列⑲】我与中国的不解之缘和我眼中的中国朋友

发稿时间 2022-10-13 08:12
나와 중국과의 인연, 인품 좋은 중국인들

【编者按】

“三十而立”,自1992年8月24日韩中两国正式建立起外交关系后,已经携手走过三十个春秋。在迎来三十岁生日之际,本报特别邀请韩国各界知名人士,撰文回顾韩中两国交流历史,展望未来发展前景。

过去的三十年间,我们怀揣对彼此的期望和好奇,小心翼翼地打开了交流之窗,我们共同分享喜怒哀乐,携手走过春夏秋冬,再次全新出发。

在韩国的北方外交和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推动下,两国结束对峙,走向合作。受访者们在撰文中以第一视角道出韩中建交过程中不为人知的故事,回忆合作交流中的点点滴滴,并对下一个三十年寄予无限希冀。

希望可以对读者更加客观、正确地理解韩中关系有所裨益。



我在中国工作生活的时期,曾经招待不少人吃饭,有时因为忙即使我去不了也会派员工去帮对方买单。那时候交的朋友很多比我小将近20岁,用我在台湾学到的接人待物习惯,我热情待人并很喜欢和他们畅谈。我对中国社会的学习让我与很多中国人结下不解之缘,互相积累起信任最终在事业上也成就彼此。在我看来,中国人对于赏识自己的人非常守信用讲义气,这一点似乎从来没有改变过。

我和好几位年轻朋友一直保持联系,其中一位是北京科技大学教授的儿子穆军,这位朋友爱好读书,虽然喜欢睡懒觉,但头脑非常聪明,我在中国遇到棘手问题的时候,他总是充当我的“军师”,我们经常见面聊天,最近因为新冠疫情无法见面令人遗憾。另外一位是经常来穆军办公室玩的朋友,名字叫做韩方明。这位聪明过人的朋友当时在北京大学博士毕业后,创立了察哈尔学会,为韩中交流发挥重要作用。这两位朋友都十分好学,尤其对佛教抱有较大兴趣。可以说喜欢学习交友,并抱有宗教信仰的人最终取得了成就。

我和中国朋友的故事很难用三言两语来描述,既有在我困难时雪中送炭的朋友,也有我相见恨晚经常见面的朋友。和中国人交朋友不能操之过急,应在慢慢了解对方的过程中积累信任,这是我之后才悟出的道理。比起短期内抱有目的性接近,保持平常心长久建立起的友谊才是真朋友。

我在中国结交的朋友很多,现在有时候回忆起当时,可能我也犯下了不少失误。中国有一句话“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这句话同样也适用于国与国之间,国家关系说到底也是人与人的关系,应经常见面沟通,这样才有利于解决问题。
 

韩中建交对我来说是打开了一个未知的新世界,为了提供了韩国企业可以扎根发展的机会。在这一过程中,韩国企业对中国社会也作出了不小的贡献,建设工厂、培养人才,为中国的改革开放经济发展提供帮助。我认为韩中建交后的30年对于两国来说都是大有裨益的30年。

国际政坛上刮起了新的风向,待风平浪静仍需一段时间。所谓时代变更仅靠个人力量难以实现,今后的30年中国和韩国还将面临着新的变化。国际社会中的国家间合作也将发生变化,外交、企业活动、贸易、旅游,所有问题都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协商进行,通过互信创造未来,韩国和中国也应恢复对彼此的信任,从长远来发展两国关系,这将为两国的年轻人提供更多的投资和发展机会。

回望韩中建交的30年,同时回看我们每个人的过去,会更加明白今后对我们来说究竟什么更重要。首先,韩国年轻人的教育、就业、未来发展由包括韩中关系在内的对外关系所决定,如何使他们拥有正确的对外观念,增加合理的国际交流至关重要。过去三十年弹指一挥间,希望韩国可以着眼当下、放眼未来,韩国现在比任何时候都需要了解他人并与之交流的大智慧。(作者为LG集团前中国本部本部长、金九基金会副理事长千辰焕)
 

LG集团前中国本部本部长、金九基金会副理事长千辰焕 【图片提供 韩中建交30周年纪念活动筹备委员会】

《 亚洲日报 》 所有作品受版权保护,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相关新闻
기사 이미지 확대 보기
닫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