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21日,《华尔街日报》引用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的资料称,全球商品进出口总规模中,中国产品的比重从2019年的13%扩大至去年的15%,在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的两年间,全球贸易对中国的依赖程度日渐上升。相反,过去两年间,其他国家产品在全球贸易中所占比重均有所缩水,德国产品比重从7.8%降至7.3%,日本和美国产品分别从3.7%和8.6%缩水至3.4%和7.9%。
《华尔街日报》分析称,在新冠疫情席卷全球的背景下,口罩、新冠自测试剂盒等医疗用品,以及电脑、运动器材等享受“疫情红利”的产品依赖中国制造的程度提高。特别是疫情流行期间,美国等国家推出多项刺激经济措施,鼓励消费者增加消费支出,间接推动了中国产品需求的增长。
全球电子产品出口中,中国产品比重从2019年的38%扩大至去年的42%,服装出口比重从32%上升至34%。尤其是大力鼓吹与中国“脱钩”的美国,对华贸易赤字从2018年起连续两年有所缩小后,去年起开始重新增长,达到3534亿美元,今年仅上半年已超过2000亿美元。
德国经济研究所(IW)日前在一份报告中指出,德国在经贸领域对中国的依赖度达到新的峰值,应降低对华经济依存度转向其他新兴市场国家。今年上半年,德国对华进口商品价值总额同比大增45.7%,对华贸易赤字已扩大至410亿欧元,并且仍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中国今年出口形势也较为乐观,彭博社提供的数据显示,上半年中国实现贸易顺差3310亿美元,创下历史第二的好成绩。7月单月贸易顺差为1010亿美元,刷新历史纪录。
中国在汽车、能源、重型装备等高附加值制造业领域持续加大投资,在全球市场中的影响力日益上升。中国汽车企业7月出口规模达29万辆,连续创历史新高。太阳能电池上半年出口额达259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翻一番。总部位于伦敦的市场分析机构TS Lombard称,在高附加值领域,传统制造业强国德国的市场份额正在被中国一步步蚕食。
《华尔街日报》预测,全球摆脱新冠大流行后,各国对中国的贸易依赖程度或有所下降,但在经历产业链升级后,与中国完全“脱钩”不现实。综合中国在全球贸易体系中举足轻重的地位,亚洲其他国家较美国或更难与中国保持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