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交三十年名人访谈⑦】先做朋友,再做生意

发稿时间 2022-09-07 08:00
【编者按】

“三十而立”,自1992年8月24日韩中两国正式建立起外交关系后,已经携手走过三十个春秋。在迎来三十岁生日之际,本报特别邀请韩国各界知名人士,撰文回顾韩中两国交流历史,展望未来发展前景。

三十年前的夏天,我们怀揣对彼此的好奇和期望,小心翼翼地打开了交流之窗,我们共同分享喜怒哀乐,携手走过春夏秋冬,一起再次全新出发。

在韩国的北方外交和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推动下,两国结束对峙,走向合作。受访者们在撰文中以第一视角道出韩中建交过程中不为人知的故事,回忆合作交流中的点点滴滴,并对下一个三十年寄予无限希冀。希望可以对读者更加客观、正确地理解韩中关系有所裨益。


我与中国的缘分起始于38年前的1984年。当时我的刚三十岁,入职大宇实业以代理身份收到前往香港的人事调令。从那时起,我见证了1992年中国前国家领导人邓小平南巡讲话时视察深圳、广州等改革开放示范城市。邓小平说改革开放是正确的、要坚持推进的。那一年8月24日,韩中两国实现历史性的建交。

现在回顾,1992年的韩中建交为中国改革开放注入了活力。当时中国需要吸引外资,而韩国则由于国内市场环境的变化亟需海外生产基地。两国产业结构互补,建交以后韩国企业大量涌入中国。

得益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我也做出了一些成绩。1980年代我在香港做外派员时积累的人脉之后在中国大陆市场发挥效果。令人感激的是,我在香港结识的中国朋友给了我很多帮助,向我介绍了不少在北京的官员和企业家。我2006年在希杰集团被任命为中国分公司代表,之后的15年,我一直担任希杰中国分公司代表,直到2020年12月退任希杰大韩通运公司的顾问职务。

我在中国工作了37年。37年几乎占据我人生的一半,也是我几乎所有工作的时间。从我的“中国经验”来看,我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关系最重要。我在香港努力学习中文,以真心对待中国朋友并打开他们的心扉。在中国市场做生意也是如此,诚意和真心最终会收获积极的回报。由于经常帮韩国人介绍中国朋友,我因此也有了“安排朴”的荣誉外号。

中国是韩国的邻国,理应处好邻里关系。共同处理问题是建立人际关系的重要基础之一,发展韩中关系就需要两国国民能编织更多真挚的友谊。政界人士、外交官、企业人士如果能经常敞开心扉对话,那么再复杂的问题都能找到突破口。韩中关系牵涉南北关系,美中关系和东北亚局势,十分复杂,双方利益一定会发生冲突,因此对话与沟通就尤为重要。

我希望在从事与中国相关工作的韩国人能够交到真正的、推心置腹的中国朋友——这也是我在韩中建交30周年之际向今后引领两国关系发展的后辈们想说的建议。
 

专访希杰大韩通运前代表朴根太

《 亚洲日报 》 所有作品受版权保护,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相关新闻
기사 이미지 확대 보기
닫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