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交三十年名人访谈⑥】阮堂金正喜与韩中文化交流的必要性——澗松美术馆馆长全寅建

发稿时间 2022-09-05 13:35
완당 김정희와 한·중 문화교류의 필요성-전인건 간송 미술관 관장
【编者按】

“三十而立”,自1992年8月24日韩中两国正式建立起外交关系后,已经携手走过三十个春秋。在迎来三十岁生日之际,本报特别邀请韩国各界知名人士,撰文回顾韩中两国交流历史,展望未来发展前景。

三十年前的夏天,我们怀揣对彼此的好奇和期望,小心翼翼地打开了交流之窗,我们共同分享喜怒哀乐,携手走过春夏秋冬,一起再次全新出发。

在韩国的北方外交和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推动下,两国结束对峙,走向合作。受访者们在撰文中以第一视角道出韩中建交过程中不为人知的故事,回忆合作交流中的点点滴滴,并对下一个三十年寄予无限希冀。希望可以对读者更加客观、正确地理解韩中关系有所裨益。


2019年6月,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行的“秋史金正喜与清朝文人的对话”展览上,观众通过21世纪的视角体验到过去19世纪的文化内涵,意义深远令人回味。2019年正好是秋史金正喜前往北京的210周年,不禁让人想起210年前秋史与清朝众多文人一起进行交流的美好景象,而他们创造出的文化成果再次回归北京。

此前,因两国近现代史的无数桎梏而几乎中断的文化交流,通过文人间意义深远、温馨的文化交流重新连接起来,因此可以说十分具有象征意义。

此次展览收集了来自30多家博物馆及美术馆的120多件作品,例如,涧松美术馆、果川市秋史博物馆、济州岛秋史官、岭南大学博物馆, 金钟瑛美术馆等。不仅如此,此次展览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秋史展会,而且由于是首次在北京举办更显意义深远。

据悉,2019年北京秋史展受到众多好评,在短短2个月的时间里,每天约有5千名观众前来观看,观众人数累计达到30万名。书法专家、中国美术馆副馆长曾表示,秋史早在150年前就提出了现代(中国)的书法应该走向何方。首席学艺师李东国也表示,在过去的100年里,韩中两国在文化上虽有所疏远,但通过此次秋史展一下子打破了百年间的隔阂。

我个人认为,“通过文化的对话”这句话将本次展览的内涵表现得淋漓尽致。与以实用主义为中心的政治、经济交流不同,这种以学问和文化艺术为媒介的交流更加打动人心也更加持久,漫长的岁月也无法将这动人心弦的感动抹去。

我在2019年参加“秋史金正喜和清朝文人的对话”展览时就感受到这种文化交流的生命力。在秋史展览开幕式上,众多中国文化界人士和书画家出席。也许是因为感受到了200年前两国文人相互分享过的真心,金正喜的作品和200年前阮堂(金正喜的号)与当时其他文人交流的成果让到场嘉宾无一不受感动。

韩国和中国虽然在政治、军事、经济领域有过无数对立和争斗,但同时在文化上却像兄弟一样长期分享以汉字和理学为基础的文学和艺术传统。由于世界局势的变化,目前似乎处于对抗和竞争的局面。我认为应该有通过分享文化、艺术和哲学,打开自古以来就存在的文化交流之门,将这些文化艺术和理念向更多地方传播。(作者为澗松美术馆 馆长 全寅建)
 

【图片来源 韩中建交30周年纪念活动筹备委员会】

《 亚洲日报 》 所有作品受版权保护,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기사 이미지 확대 보기
닫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