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好声音】职业教育 给你人生出彩机会

发稿时间 2015-03-16 13:18

▲主持人
e两会,话改革。大家下午好!欢迎来到人民日报和人民网为两会报道特别开辟的全媒体栏目“两会e会厅”,我是主持人、人民日报记者董洪亮。我们所谈的主题是“职业教育”。非常荣幸邀请到三位嘉宾,他们分别是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鲁昕,欢迎您。

▲嘉宾鲁昕
各位网友好,媒体朋友好。

▲主持人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科技大学副校长兼教务长印杰,欢迎您。

▲印杰
您好,各位网友大家下午好。

▲主持人
中兴通讯副总裁、全球人力资源总监曾力先生,欢迎您。

▲嘉宾曾力
各位网友,下午好。

▲主持人
去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强调要高度重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今年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提出“要全面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请问鲁部长,怎么样理解国家在全面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这方面的战略部署?

▲嘉宾鲁昕
大家知道,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作出了新的战略部署。刚刚您也说到,去年六月,习总书记对职业教育作出了重要批示,这个批示,我们进行了认真研读。批示的核心是,总书记强调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去年,国务院也召开了有关会议,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发改委、财政部等六个部门还制定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专项规划。党中央、国务院已经明确提出:到2020年,我们要形成适应发展需要、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的,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嘉宾鲁昕
首先,我想介绍一下什么是现代职业教育。现代职业教育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服务一线,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并促进全体劳动者可持续职业发展的教育类型。简单地说,它有六个特点。

第一,它是一个教育类型,而不是教育层次。

第二,它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不是简单地以升学为目的的。

第三,它肩负着构建科学合理教育结构的功能。这种教育直接服务于有效提升人力资本的素质。

第四,它是不断契合产业发展和产业升值的教育。

第五,它也是因材施教的教育。这种教育让每个人都能够通过教育来改变自身的命运。

第六,它还是体现终身教育理念的教育,为人人搭建职业可持续发展的“立交桥”。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明确提出,全面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我认为这是与国内外形势有密切联系的。首先从国内来看,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稳增长调结构的紧要之年,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一年。

▲嘉宾鲁昕

报告强调了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明确了中国经济要保持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的“双目标”,这个“双目标”的提出,就给职业教育提出了重要的新任务。报告还提出了稳政策稳预期和促改革调结构的“双结合”,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的“双引擎”,我们简单的说就是 “双目标、双结合、双引擎”。要实现这样一个要求,就必须做到量增质更优、调速不减质,实现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这是从国内来看。

从国际来看,新的科技进步已经深刻影响着各国经济发展和产业的升级。各个国家都不约而同地提出了要振兴职业教育、发展职业教育的共同主张。应该说,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已经成为世界的潮流。在当前的背景下,我们要实现经济的新发展、社会的新进步、科技的新突破,离不开人才的支撑,离不开教育。我认为,尤其是离不开现代职业教育的支撑。现代职业教育,它就是直接服务于调结构、促升级、惠民生、促改革的重要举措。其重要的意义包括四个方面:

第一是优化经济结构的迫切需求。大家都知道,我国发展面临三期叠加的矛盾,资源环境约束加大,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上升,原来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偏重数量扩张的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必须推动经济在稳定增长中优化结构。这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

第二是契合产业升级的必然要求。保持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双目标的实质是什么呢?我们认为,是实现产业升级、工业企业产品升级、劳动力素质升级。实现三个升级,服务新的产业、新的业态、新的商业模式,就必然需要多类型、多层次的数以亿计的各类人才。这不仅需要我们有一流的大学培养一流的人才,更需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数以亿计的站在生产一线的应用型人才和技术型人才,实现中国的产业、中国的制造整体迈向中高端。
第三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现实要求。我们国家职业教育已经为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促进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有序推进城镇化、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提升青年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助推民生改善,还需要职业教育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四是深化综合改革的迫切要求。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多样化人才。这一方面是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另一方面是满足人的全面发展和老百姓过上幸福生活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教育结构。只有科学合理的教育结构,才能把人力资源大国建成人力资源强国。发展职业教育,是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构建科学合理的结构,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突破口和切入点。

用一句话来概括上面的内容,就是职业教育对我们国家、对我们百姓太重要了。

▲主持人
谢谢鲁部长,通过您刚才的回答,让所有的网友和观众、听众们对职业教育有了一个比较全面和深入的了解。请问鲁部长,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进展和下一步的考虑是什么?

▲嘉宾鲁昕
十八大召开以来,特别是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以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初步形成,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能力也在大幅度提升。在这里给大家介绍几个方面的情况:

第一,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大体相当的格局已经基本形成。2014年,我们国家共有职业院校1.33万所,每年招生近970万,在校生已经达到了近2810万。职业教育的招生,在高中阶段占的比重大约是44%,在高等教育阶段的占比大约是46%,是半壁江山。另外,各级各类非学历教育学生注册生数达5350万人。用一句话来说,我们国家已经具备了培养数以亿计职业人才的能力。

第二,产业升级人才贡献能力不断提高。中职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5%以上,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半年就业率也超过了90%。“十二五”以来,职业院校为全社会培养了近5000万毕业生。在加工制造、高速铁路、航空领域、城市轨道交通、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旅游服务、信息服务、汽车服务等行业,我们测算了一下,在新增从业人员当中有70%以上是来自职业院校的毕业生。

第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机制在不断健全。教育部联合50多个行业组建了59个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产教融合发展的工作格局基本形成。积极探索订单培养、集团化办学、现代学徒制、校中厂厂中校等合作形式,全国建设职教集团约800个,校企共同育人模式初步形成。

第四,职业教育基本制度和条件也更加完善。形成了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院校设置、专业建设、教学标准、教师队伍、学生实习等环节的制度体系。打造了一批服务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的骨干院校。专业建设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投入保障等制度体系也不断完善。比如,大家知道,前不久国务院又提高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生活补助费的标准,现在中等职业教育中免学费、补生活费政策的覆盖面达到了90%以上。应该说党中央、国务院对发展职业教育下了很大的功夫。

▲嘉宾鲁昕
大家知道,当前我们国家正处在爬坡过坎的关口。爬坡过坎具体到教育领域,我们爬的是什么坡呢?爬的是质量的坡,就是要提升人才价值创造的能力。过什么坎呢?过结构的坎,通过推动教育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打造对接产业升级需求的合理人才结构。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职业教育就要按照中央关于“四个全面”的总体要求,深入贯彻学习习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全国职教会和这次政府工作报告的各项部署,用结构性改革来破解结构性矛盾。

总的考虑是什么呢?就是建设服务职业可持续增长的人才成长的立交桥,让每个人都有机会通过教育来改变自身的命运。

我们的发展目标是什么呢?就是实现三个满足,满足国家、企业、百姓三个方面的需求。在国家层面上,我们要满足国家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升级、推进城镇化、提高国际核心竞争力等国家战略需求。在企业层面,我们要满足企业的产品升级换代,满足生产方式的变革和产业组织形式的变革,满足劳动力素质提升需求。在个人层面上,我们要满足多元化成才、多路径成长、稳定就业、终身发展的空间和终身职业成长的需求。

具体做法,就是要推动五个对接。第一是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相对接;第二是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对接;第三是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对接;第四是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相对接;第五是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相对接。围绕这五个对接,来把整个体系进行完善。最终目的,就是要搭建服务职业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成长的“立交桥”。这个“立交桥”,既包括学历教育,也包括非学历教育;既服务于学龄人口,也服务于其他各年龄段人口。

▲主持人
鲁部长刚才说的,让大家对职业教育,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贡献,对一个家庭,包括一个孩子、一个学生命运的改变,都有了很深刻的认识,给各位网友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里面首次提出“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变”,请问鲁部长,怎么理解这个转变?

▲嘉宾鲁昕
这个问题问得好。全面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在高中教育、高等教育两个阶段构建起一个科学合理的教育结构,以此来培养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为什么要用技术技能人才来定位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呢?这是因为随着当今科学技术进步,特别是信息化、智能制造等领域的发展,技能必须以技术为基础,只有简单技能而没有技术,是不能适应发展需要的。

最近,中央电视台做了一个专题:“中国制造2025”。其中有位人大代表就讲了一个服装行业的例子,他说原来做服装,就拿剪子裁,有技能就可以了。现在已经不是这样了,因为是个性化消费,所以只要用仪器对人体进行扫描,尺寸就出来了。然后计算机根据体形、相貌特点,就可以设计出服装样式,然后进行剪裁。这个过程只有技能是不行的,需要技术技能人才。

当前许多国家都提出了重塑制造业的战略,如德国的工业4.0战略。这些战略中,有一个同步实施的规划,就是大学转型。《决定》提出了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这次政府工作报告又一次给予强调。我认为非常有意义,这是为实现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调整经济结构提供重要支撑。

▲嘉宾鲁昕
我们的具体考虑有三个方面:
一是引导转型。推动转型的根本目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结构,解决普通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学科专业趋同、人才培养模式滞后、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能力不足、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等4个问题。

二是怎么转型。袁贵仁部长在2015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了转型的思路。转型的关键是明确办学定位、凝炼办学特色、转变办学方式,即“四个转到、五个不”: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转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转到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来。转型是已有普通本科院校办学思想、模式的调整,不是“挂牌”,不是更名,不是学校升格,不搞一阵风,不搞一刀切。

三是如何引导。教育部将按照国务院要求做好顶层设计,加快建立高校分类设置、分类拨款、分类评估制度,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调性。省级政府要在改革试点中加强统筹,坚持试点先行、示范引领,全面提升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招生、投入等政策措施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倾斜,为转型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主持人
还有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由于职业教育在社会认识上还不尽一致,怎么样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主要是针对学生、家长,怎么样增强吸引力,提升职业教育对社会的贡献率?

▲嘉宾鲁昕
关于吸引力的问题,目前存在两个悖论。第一个悖论,国家战略与群众选择不一致。第二个悖论,国家意志与社会认识之间存在着差距。

这就导致职业学校就业非常好(中职95%,高职90%),但是招生难。原因是四个关键词、八个字。第一是生源。以中职为例,我们算了一下,受人口出生率的影响,初中毕业生从2009年到2013年一直在下降, 2009年减少70万,2010年减47万,2011年减14万,2012年减76万,2013年减94万。

第二是观念。轻视职业教育的社会观念,还不同程度地存在。

第三是履职。有的地方政府履行发展职业教育的职责还远没有到位。比如县里的孩子,农村孩子,不愿意读普通高中,就应该让他去读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是免学费并补生活费的。但是有些地方的政府履职不到位。

第四是评价。我们现在人才的评价标准和机制还不健全。比如考公务员要本科以上的学历,有的岗位非要硕士以上的学历。现实中有些地方有些单位首先看学历,然后才看能力,所以就不免引起老百姓的不重视。

▲嘉宾鲁昕
下一步怎么解决吸引力的问题呢?要在三个方面下功夫。第一是要转观念。转谁的观念呢?转政府、社会和老百姓的观念,也包括教育部门自身的观念。我们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大力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第二是促改革。要全面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推进职业教育与产业升级、公共服务、人的全面发展紧密对接,为国家、为社会、为家庭、为个人创造价值。

第三是强内涵。要提升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夯实职业院校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真正使职业教育成为能够改变自身命运的重要选择和有力支撑。我们一定要做一个让大家乐意选择的教育。

具体做好五件事:第一,进一步推进制度建设。当前重点是在法律层面上做好制度建设,推进职业教育法的修订工作,制定校企合作促进办法,推动教育和生产过程相衔接,教育和劳动制度相配套,教育和市场评价相结合。

第二,要加大经费投入。一方面抓改革,扩大优质职业教育资源的供给;另一方面抓公平,继续做好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和补生活费工作,并且要让所有的老百姓尤其是西部地区、贫困地区、农村地区的广大人民群众知道这个政策。我也希望人民网今后专门开一个职业教育专栏,叫“职业教育大家谈”,把政府的好政策直接传递给老百姓。

第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做好“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要加大支持力度,注重从社会特别是企业聘请教师,提升我们的教学水平,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保障。

第四,营造一个好的社会氛围。要努力营造崇尚一技之才、不为学历凭能力的氛围。我特别给大家介绍一个数据,从创业的比例来看,高职院校毕业的学生比普通本科高出一倍多,其中机会性创业大约占80%,生存性创业仅占20%左右。

第五,地方协同推进。引导10个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和56个职业教育改革试点项目,聚焦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多创造好的经验,提高对整个职业教育改革的贡献。

关于地方如何协同推进,请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科技大学副校长兼教务长、原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印杰同志讲一讲。

▲主持人
印杰委员,我了解您原来在上海市教委分管职业技术教育,从刚才鲁部长讲职业技术教育,省级政府承担了很重要的职责,您原来正好分管这块的工作,请从省级政府或者学校这个层面,来介绍一下鲁部长刚才说的这个问题职业技术教育很重要,大多数人都已认识到,为什么现实中存在着很多问题,这里面最难的问题是什么,或者用一个通俗的语言来说,最难啃的硬骨头是什么,请您讲一讲?

▲印杰
鲁部长刚才提到了吸引力,我在上海市教委分管过五年多的职业教育,但我还同时还分管过三年多的高等教育,我是同时管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我们一直说职业教育,相对高等教育而言,缺乏吸引力。我觉得职业教育要有吸引力,必须解决两个问题。第一,学生要有发展。刚才鲁部长充分阐述了这个问题,如果没有发展,这个教育不可能有吸引力。第二,就业要有优势。鲁部长说了职业教育是就业的教育,它的最大优势是在就业,如果不能充分体现这个优势,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就会下降很大。就业问题不是教育主管部门一家能够做得成功的。比如职业资格证书,这个标准应该是行业、企业和社会其他的用人部门等来共同做的。

关于职业教育的专业标准,第一,要跟得上产业的发展,适应新的业态。第二,要加强对职业素养的要求和描述。

另外一个,要实行就业准入,比如护士等特定岗位。这样才能体现职业教育的吸引力。这些都需要有一个统筹协调的机制。

在上海,2006年我们做了一个大职教体系,把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整合在了一起,今年我们要进一步整合。上海市政府有16个委办局和职业教育相关。后来,政府统筹16个委办局,共同出台了一个文件,有力地推动了职业教育资源整合。

鲁部长刚才讲五个对接,其中有一个是课程标准要跟职业资格的标准对接。我们把所有岗位上所需要的数量和技能,全部都纳入到课程里面去。动手部分的考核,由人社局来执行,这个办法对学校和老师的压力都很大。因为学生通过率低,老师要承担责任。实际做下来,效果比较好。参加试点的学生,拿到职业资格证书的比例,远远超过人社部门的预测。

▲印杰
关于人才需求的发布。学校培养人的周期较长,但是市场需要我们反映迅速。我们一定要建立一个人才的快速发布和快速响应的机制,这样学校才能有针对性地培养人。

在实训中心建设中,现在上海市不管谁拥有的实训中心,都是统一进行配置,不管人社局还是教委的实训中心,基本上实现了一体化,可以开放共享。

在教师互聘方面,我们要求所有职业院校的老师,每三年必须有半年是要下企业的,到所在的行业去进修、培训。与此同时,我们还聘请了很多行业里的老师来当我们学校的老师。

我们的评价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对学校的评价,就是对学校的教学过程、教学质量的评价。第二,学生对职业教育的评价,第三是用人单位对职业教育的评价。

对学校的评价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我的评价,二是企业和学生的评价。十年前我们就跟踪毕业生,这不是一个短期的评价,而是跟踪十年的长期评价。我们委托上海市统计局来做跟踪评价。跟踪结果发现,我们职业院校的学生,一开始出去的时候,可能就是他的收入受到一定的限制。但是只要他过一两年,后面的发展就会特别的好。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够坚持做好这个评价,拿事实、拿学生的发展、拿企业的满意度来最后告诉社会,一定可以使得社会更能够认可职业教育。

▲主持人
鲁部长谈一下贡献率。

▲嘉宾鲁昕
职业教育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第一,推动教育结构战略性调整,形成了大规模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能力。1.3万所职业院校年均可培养1000万中高级技术技能人才,培训量超过5000万人次。

第二,为提高劳动者受教育年限作出了贡献。我国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6%,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7.5%,职业教育做出重要贡献。在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贡献了37个百分点,在高等教育阶段,职业教育贡献了17个百分点。照这个趋势发展,我们预测到2015年,我国新增劳动力受教育者年限将达到13到14年。

第三,为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作出了贡献。“十二五”期间,每年新增劳动力大概是1600万,其中60%来自职业院校的毕业生。

第四,为促进教育公平作出了贡献。近三年,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使全国850万个家庭实现了拥有第一代大学生的梦想。

第五,为城镇化进程有序推进作出了贡献。我国目前的城镇化率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职业教育做了很大的贡献。通过职业教育,每年有800多万的农村学生带着学历、带着技能到城市工作和生活。

职业教育贡献率的数据还有很多,我们请中兴通讯曾总来谈一谈企业的直观感受。

▲主持人
曾总,您今天来,大家都很高兴。从政府的层面,或者从学校的层面,大家也很关注怎么改革、怎么培养人。但是最终学生要走向社会,走向社会有自主创业的,还有其他就业的岗位。作为一个大型的企业,像您这儿,是职业院校毕业学生的一个很重要的就业岗位,他们也很喜欢到你们那里去。我就想,您的身份一个是副总裁,还有是企业的全球人力资源的总监,所以我觉得您非常有发言权。职业院校跟你们之间应该说有一个互动和合作,咱们接收了很多这方面的学生,这个学生对咱们大型企业的发展和提高效率、质量技术的进步,现在在这方面他们有什么贡献?同时,另外一个角度,辩证地来看,他们在咱们企业里的发展路径,作为一个个体,一个学生,我想这是家长和学生都非常关心的问题,他们就业,在像您这样的企业里面,个人发展路径是什么,发展的空间怎么样,是否和传统意义上的985、211学历很高的毕业生有什么差异?他们的发展有很大的局限性吗?受到很大的限制吗?

▲嘉宾曾力
确实,参加今天访谈节目,听了鲁部长前面对于现代职业教育新的发展和改革的一些思路,包括一些概念进行的解读,确实感到非常的兴奋。对于中兴通讯来讲,今年正好成立30周年。30年的时间里,我们从一个七八个人的小公司现在成长为有七万多员工,在全球160个国家从事通讯业务。我们是作为一个通讯设备解决方案的提供商。而且在30年的时间里我们走到了全球行业的最前沿,这在国内各个行业还是不多的。应该说,中兴通讯发展最快的阶段,恰恰就是鲁部长刚才所谈到的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阶段,我们是这个阶段的直接受益者。我们现在7万多员工里,可以说与职业教育学生直接相关的岗位占了20%左右。加上中兴通讯相关的上下游产业链,和我们企业直接相关的上下游产业链,总共从业人员有上百万。在上游产业链当中,职业教育学生和职业相比配的比例,比我们公司还要更高一些。我估计在这些企业,比例差不多在30%-40%。可以说,我们职业教育所培养的人才,直接地到企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现在可以说,不仅仅是制造类的岗位上,包括我们的财务,人事,一些服务平台、营销平台,有很多都是我们职业院校毕业的学生,而且我们对他们有直接的需求。因为接受过职业教育的学生过来,上手很快,满足我们的需求。我非常期待能够按照目前设计的发展和改革思路,再快一点地走下去。

这些年来,我们也非常欣喜地看到国内职业教育发展还是非常地迅速。随着现代互联网的发展,包括国家提出来的中国制造2025,国外的工业4.0战略等等,我们企业确实面临着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可能对我们各个层次的人才结构都有一些新的要求,包括我们的职业教育学生。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觉得目前国家的政策、职业教育的环境还不够解渴。我们期待的力度是不是可以再大一点。比方说,我们是比较早从企业这个角色里参与到职业教育中去的。我们不仅仅是作为一个受益的用人单位,我们还作为一个实践者参与进去。包括与学校一起做产教融合的教学基地,包括产业的创新基地,前面覆盖了上百所学校,产业创新基地覆盖了20所学校。

▲嘉宾曾力
一个企业的力量毕竟还是有限的。我想呼吁的是,在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过程中,政府、学校、企业能参与得更积极一点、更主动一些。我们学生在学校里短则三年、两年,长则是六年、八年,但是在企业里要几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的时间,企业应该可以参与得更深一些。

我也看到像中兴通讯这样能比较深度参与的企业还不是特别的多。政府期望值很高,很重视。我们学校实际上心态也很好,学校现在的心态也很开放,非常希望和欢迎企业能够走进学校,产学研融合也好,产教融合也好,有一种迫切和热切的期望。但是我看到能够积极响应的企业还不是特别多,确实还是与制度的设计和机制有关系。

另外,企业对于职业教育发展,应有更长远的一些责任和义务,尤其是对于学生未来的成长空间。就业仅仅是职业生涯的开端,更长远的发展是企业要承担的责任。

早些年在企业内部,在人才的定义和使用上,对于不同的学历背景还是有不同的待遇,甚至在发展的路径设计上也是不同的。最近这些年,应该说各个层次学生的素质和前些年都不一样,尤其是90后的学生,无论从个人素质、知识面、学习能力、适应社会的能力,差异不是特别大。也就是基础素质差别不是特别大,可能在学习的内容上有些差异。我们企业也在尝试两条职业发展跑道,一个就是我自己从事的一个岗位,比如我从事的是一个财务会计的岗位,在这个岗位上,我们是按照给他做岗位晋级的跑道,针对一个岗位一个岗位走。第二个跑道,就是横向的跨岗位发展,我现在在这个岗位做到一定阶段,我觉得可能对我的成长空间似乎没有另外一个岗位多,我们也给他打通,但是需要你做技术和技能的学习。如果职业教育培养的平台和学习的机会,能够给他创造得更好一点的话,付诸企业实践,调整他的岗位发展的空间,这样对我们职业教育的学生来讲,也许更有优势。中兴通讯给所有岗位、所有员工提供发展跑道的岗位虽然总的比例不是特别的大,但是在逐渐地增多。

▲主持人
曾总这样一讲,很多家长和学生,对我们职业技术教育像您一样,充满了信心和期待。我想未来会有更多的我们的孩子们,我们的适龄青年会投身奔向职业技术院校。在不同的岗位上,为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也为他个人人生的出彩作出自己的贡献,也把自己的青春,把自己的人生走好他的路。

▲嘉宾曾力
我们参与的是全球竞争,主要竞争对手都是国际巨头。我们在制造领域是有差距的。我们非常期待着,增强国内职业教育实力,提高中国的制造水平,助推我们在国际市场上的人才竞争力、产品竞争力、服务竞争力再上一个大台阶。

▲嘉宾鲁昕
对职业教育来说要解决的难题就是要增加投入。因为培养一个职业教育的孩子和培养普通教育的孩子成本是不一样的。动手能力需要设备支撑,这个设备不能落后,要跟得上企业进步的步伐。现在职业教育投入,应该说,远达不到曾总所期待的那样一个水平。要实现中国制造2025,迈向中高端,成为一个制造业强国,这就需要给职业教育投入。

第二个,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动力还需要加强。现在企业总体的动力还是不足。像中兴这样的新兴企业认识是到位的,举措也是有力的。但是,很多传统企业,还有中小企业,动力还不是很足。所以,我们提出要制定校企合作条例,解决企业动力问题。虽然发展职业教育,是企业的社会责任,但也需要激励政策。

▲嘉宾曾力
我们是职业教育发展最大的受益者。

▲嘉宾鲁昕
企业发展的最好阶段、最快阶段,就是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最快阶段。举一个例子,中兴通讯把它的售后服务点放在我们的职业院校,在和学校的合作中,实现了价值的增值,所以是有智慧的企业,也希望所有的企业有这样的战略眼光。

▲主持人
鲁部长,各位嘉宾,很多网友在看我们这次的访谈,我们给网友们也有一个现场提问的机会。

▲网友
鲁部长您好。我是一名湖北的高职学生,我去年通过湖北省的技能高考,从中职考入了高职学习,现在我想请问一下鲁部长,我将来有没有机会读本科?升入本科是不是也可以通过这种技能加上文化的升学考试模式呢?

▲嘉宾鲁昕
我首先祝贺你,你是我们高考模式改革第一批受益者。你想升学,可以通过这样几种渠道来实现,可以在高职毕业之后直接升入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也可以在高职毕业之后先就业,然后再升入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这个立交桥我们已经开通了,正在继续完善相关的制度。在这里,我预祝你能实现梦想。

▲主持人
我们的访谈节目就先进行到这里。感谢三位嘉宾的参与。访谈的内容,将在人民日报刊发,更多资讯请关注人民网强国论坛、人民日报法人微博、微信、客户端,以及人民日报电子阅报栏。感谢你们的收看,再见!

《 亚洲日报 》 所有作品受版权保护,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相关新闻
기사 이미지 확대 보기
닫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