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将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

发稿时间 2013-03-27 16:25
当前,中国经济面临出口不振、投资后劲不足等问题。在经济增速回落的今天,提振内需将是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已经基本形成共识。而城镇化被此届政府寄予厚望,被认为是未来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

中国新任总理李克强强调的城镇化,其内涵与以往不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镇化有了较大发展,城镇化率由1978年的17.9%上升为2012年的52.6%。但长期以来,中国的城镇化简单地等同于城市建设,只注重城市面积的扩张和人口比例的增加,而忽视了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结果导致了消费结构升级缓慢、收入差距扩大等问题。在将近7亿城镇人口里,3分之一的人不是真正的城市市民,在医疗、社保、教育、就业方面不能享受与城市市民同等的权利。

此次提出的‘新型城镇化’,强调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是单纯的依靠土地城镇化的方式进行,而是在改善民生的前提下,推进各方面配套政策来完善人口城镇化的质量。为此,户籍制度改革和土地制度改革是关键。户籍制度改革也就意味着打破‘农村户口’和‘城市户口’之分,把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户口统称‘居民户口’,让农村户籍的城市务工人员享受到城镇户籍人口所能够享受到的市民权利和公共服务。目前此项改革已经在安徽、黑龙江、广西、山东等部分城市分别进行试点。

与户口紧密相连的是土地制度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滞后削弱了农民进城的能力。在现行《土地管理法》下,农民从农地征用中获得补偿的上限是土地农业产值的30倍,无法从农地征用的巨大增值收益中获得足够的利益。国土部已开始农村用地紧急确权工作,开展《土地管理法》第二轮修订前期准备和研究工作。在新一轮修订当中,将进行加大耕地保护力度、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政府土地收益改革、存粮用地制度改革等关键领域的改革。

‘新型城镇化’还强调信息化和智能化。中共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可见,未来的城镇化更强带动消费结构升级,建设信息化城市、智能化城市。

目前,中国的城镇化率还没有达到世界平均(57.8%),与日本(91.1%)、美国(82.4%)、韩国(83.2%)等国相比差距甚大,因此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中国政府的计划是每年以1%的速率突进,到2020年将之提高到60%,十年拉动投资40万亿。这也将在每年拉动经济增长2%以上。据悉,即将出台的《全国城镇化健康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涉及全国20多个城市群、180多个地级以上城市和一万多个城镇,浙江省、广东省已开始悄然进行城镇化试点。当然,基础设施等硬件建设将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内陆地区。

对于中国的城镇化进程,韩国国内认为与建材、电子产品、汽车、服装、食品、化妆品、医疗、娱乐、旅游等有关的产业将受益,并计划在这些领域拓展中国市场。韩国企业又认为,应该把眼光更多地投向武汉、成都、西安等内地城市。

总之,中国的新型城镇化如按计划推进,将会扩大内需,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文/金芙蓉

《 亚洲日报 》 所有作品受版权保护,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기사 이미지 확대 보기
닫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