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韩专家学者如何评价韩国“抗疫”

发稿时间 2020-03-20 09:45
新冠疫情在全球迅速蔓延,世卫组织日前宣布疫情已构成“全球大流行”。韩国自1月20日出现首例新冠肺炎确诊者以来,确诊者人数曾一度井喷式增长。目前疫情在韩国得到有效控制,国际社会对韩国政府在抗击疫情中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表示认可。在此次抗击疫情的措施与效果上,在韩中国专家学者也做出了中肯评价。
 

医护人员移送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图片提供 韩联社】


​▲首尔科学综合研究生院(aSSIST)主任教授——黄菲

目前中国和韩国的新冠肺炎疫情都得到了有效控制,两国在抗疫方面的表现可圈可点。不过中韩采取的抗疫方式和采取政策的时机略有不同,这也是因为国情不同而“因地制宜”的结果。

得益于韩国政府在疫情初期的严格管控,从1月20日韩国出现首例新冠肺炎确诊者到2月18日第31例“超级传播者”出现之前,韩国国内新冠肺炎确诊者在前一个月不到30例。但在新天地教会大规模爆发集体性感染,令韩国坚实的防疫战线决堤。随后,政府全面排查新天地教徒并及时隔离有症状者,实时公开确诊者路径和确诊者人数等信息,保证所有信息公开透明,这也大大减少了国民的恐慌。自新天地爆发集体感染后,韩国药剂单位也加速生产检测试剂盒,提高生产效率,为排查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此次抗疫中争议较大的是政府未对疫情重灾区——大邱庆北封城。有人认为大邱庆北应该效仿中国武汉封城,但其实韩国政府并没有这样做,而大部分大邱庆北地区的市民保持原地不动、没有逃离到首尔或京畿道地区。大邱庆北地区的市民表现出较高的配合度,积极响应政府进行自家隔离或听从指挥,尽管未封城但也达到了有效控制传染源的目的。其他地区的人民也对大邱庆北地区积极伸出援助之手,使得大邱庆北地区的疫情能够在最快的时间和最有限的范围内受到控制。

可以说,韩国政府在此次抗疫中功不可没。但中国和韩国是两种抗疫范本。韩国有效、准确的抗疫措施令人称赞,但并不适用于中国。另外,两国疫情爆发的时间点不同,中国一个多月的防疫工作也对韩国抗疫起到借鉴作用。

另一方面,韩国在此次抗疫中有两点不足之处。首先,对留学生入境和上课问题的处理欠妥。虽然韩国教育部拨专项款专门用于应对疫情,多数大学也为入境留学生提供隔离场所和必要的支援,但目前仍有3.1万名中国留学生尚未入境韩国。韩国各大学依据教育部方针建议中国学生休学或在线上课,这也给留学生们造成经济损失,并且部分大学未设网课系统、进行网上授课的学校出现内部网瘫痪等,给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极大不便。

其次,在口罩问题上韩国政府的处理不尽人意。对于是否需要使用口罩、能否反复用、正确使用方法等,政府一直持模棱两可的态度。韩国首例新冠肺炎确诊者出现以后,政府就应迅速把握口罩日产量并确保库存。但事实上,生产口罩原材料不足、口罩产量低下等,导致韩国国内口罩供不应求,这也令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大大下降。
 


▲南首尔大学世界商经学院国际贸易系外籍教授——代云海

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打乱了社会的正常秩序和人们的生活节奏,新冠肺炎在中国武汉集中爆发以及两个月后在韩国大邱的集中爆发给两国尤其当地人们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和严重的社会危机,在两国政府和人民对疫情的高度重视及采取有效应对手段的措施下,现在两国的疫情被大面积传播的局面基本上得到控制。

中国在疫情集中爆发后,利用制度优势迅速采取果断措施,对武汉进行封城并在全国范围内采取隔离措施,有效阻止了病毒的进一步扩散,同时也为世界抗击疫情赢得了宝贵的窗帘期。韩国的优势在于从中国爆发疫情时就高度重视,利用中国共享的病毒基因图谱迅速进行病毒测试剂及疫苗的相关研究,因此在大邱疫情集中爆发时,政府迅速对疑似病人进行检测并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快速遏制了病毒大面积的传播。

中国疫情爆发时没有这个窗口期,采取了全民避免接触的隔离措施,全国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基本陷入了停顿状态,对中国经济造成了严重损失;韩国根据国情,进行的是重点区域隔离措施,采取创新和科技手段,比如在交通枢纽设置监测站,驾驶员不下车就能十分钟完成病毒检测,所有确诊者两周内的活动路径通过手机短信以警报形式发给所有国民,这些手段有效的应对了病毒的大范围爆发和社会恐慌,因此韩国除了大邱等几个疫情集中地区,全国基本没有受到特别影响,除了由于外围市场原因,对外经济受到被动影响外,韩国国内居民生活和经济活动基本未受到影响。

中韩在疫情之初就共同团结合作,同舟共济,尤其两国政府和国民积极团结应对本国疫情,使得目前肺炎疫情在两国变缓并逐渐得到控制,反观欧美国家在应对疫情上的措施以及病毒在欧美有可能大面积扩散的风险,中韩两国在抗击疫情上的措施还是具有借鉴意义的。
 


▲新罗大学国际地域研究所研究委员——陈君恒

世界卫生组织已将新冠病毒肺炎定性为“全球性流行病”,这就意味着,病毒无国界,难以独善其身。我们在享受21世纪全球化成果的同时,全球化体系也成为病毒传播的顺畅通道,而开展全球协调合作抗疫,已是摆在各国面前的紧要课题。

在抗疫合作方面,中韩两国为国际社会提供了很好的“作业”范本。疫情发生以来,中韩双方保持着密切的沟通协调,习近平主席同文在寅总统一个月前后三次通话,传递了感同身受、守望相助、共同抗疫、推动合作的强烈信号。两国社会各界积极为对方捐款捐物。外交、卫生、教育等有关部门按照两国元首达成的重要共识,及时分享信息经验,开展技术合作,共同商定留学生出行安置,为对方旅居公民提供健康服务,协调引导民众有序往来,尽可能降低经贸和企业损失。

这些举措,非常切合中韩两国之间经贸联系紧密、相互依存度高的实际,体现了“患难与共”、“邻望邻好”的东方价值观,会不断累积两国之间的政治互信,增进社会各界和民众之间的亲近感、情义感。疫情苦难是暂时的,中韩合作是长久的,这次疫情合作将成为双边交流合作的粘合剂、加速器,相信两国关系将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成均中国研究所责任研究员——于婉莹

韩国在疫情爆发后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去提高检测量,日平均检测量达1万人,在短时间内筛查出大量患者,为防扩散争取了时间,而且死亡率很低,这一点在全球范围内堪称典范。但积极检测后出现大量确诊患者的时候,却未能及时调动资源积极收治,导致滞留家中的患者成为潜在的传染源。

韩国防疫存在的问题还有政府在协调生活治疗中心和口罩的供给上不够果敢,准备这些设施和物资的速度却远跟不上新增确诊人数。中国疫情已经呈现好转趋势,韩国的入境政策中仍然把防入境的中国人作为防控重点,而不是防国内感染源扩散或是其他国家输入,严重浪费了防疫资源。虽然新天地教聚集性感染具有偶然性,但在长达一个月的时间里,韩国并没有为疫情爆发提前做出系统性的预案,这也是疫情爆发后韩国未能及时做出应对的根本问题。

此外,目前韩国社会应对方式主要是靠市民自觉,这种方式隐患很大。新冠肺炎传染性强,日常生活中也很难辨别无症状患者,韩国聚集性病例占80%以上,类似客服中心的案例仍有可能出现,应向市民宣传疫情防控中市民配合的重要性,不要存在侥幸心理,不要“轻敌”。
 


▲对外汉语资深教师、公众号“睿妈在首尔”作者——孙睿超

对这次韩国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我个人认为政府的做法较为得力,而民众却是慢热型。

网上有个段子是,上联:韩国政府比大众急;下联:日本大众比政府急;横批:中国网友最急。

一边是疫情,一边是经济,要平衡好“经济”与“疫情”需要领导层清醒的头脑和果断的决策。疫情初发时的武汉,面临复工和抗疫双重压力的各地方政府,韩国的决策者,乃至世界各国的决策者……都陷入相同的两难。

韩国在检测方面做的很好,一天可以筛检1万人。韩国在经历了2015年MERS事件以后,进行了反省,也加快了流行疾病的筛检流程。此次韩国将整个筛检的时间缩短到10分钟左右,大概5-6个小时就可以得出检验报告。对比“钻石公主号”一天只能筛检200个人,韩国的筛检速度可见一斑。韩国的确诊率高,所以死亡率相对是很低的。

要阻止病毒的传播依赖两个因素,一是,一个带病毒的人有机会接触到多少人;二是接触到带病毒者的人有多少的机率会被感染。所以如果想要阻止病毒的传播,第一是要让带病毒的人隔离,这也是为什么我说韩国政府做的好的原因,韩国政府加快检测的速度,那么就可以尽快筛选出带病毒的人,尽快将其隔离。

而我认为韩国民众应该要更积极地加以配合的原因是,我们一般民众要从第二点来入手,就是要加强自我防护:戴好口罩,勤洗手,不去人员密集处。这样我们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自己被病毒感染的机率。但韩国民众初期对这次新冠肺炎的重视程度不够。“亡羊补牢,未为晚矣”,随着WHO把这次疫情的严重程度上调到“大流行”,希望各国政府和民众都能正视危机,共度难关。
 

《 亚洲日报 》 所有作品受版权保护,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相关新闻
기사 이미지 확대 보기
닫기
TOP